如果不是為了周三的博雅課考試,我想我不會關注這樣一部電影:美麗心靈。雖然早就聽說這是一部怎樣怎樣被榮譽光圈環(huán)繞的片子:8項奧斯卡提名,奪得第7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配角4項大獎。不過單單是它的中文名字就讓我失去了興趣,我以為這會是一部平淡無奇單純講述人類善良博愛的電影。我不得不為自己的自以為是道歉。
A Beautiful Mind,在看完電影之后我思考著是否能夠換一種理解。因為曾經聽到有人說所謂的“美麗心靈”旨在贊揚Alicia是多么堅強剛毅,對自己換精神分裂癥的丈夫不離不棄,扶持依偎,幫助丈夫戰(zhàn)勝病魔,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蛟S,我以為,這是膚淺與牽強的。想想看“mind”可解釋為“心靈”,亦可理解為“頭腦”,如果用來形容John Nash的超出常人的天分,是不是更為貼切?
故事的開始仍是語調平淡的敘述:Princeton,智商超群的大學生們。我們的主人公,John Nash,和所有初入大學的學子一樣,相信自己的天分。他確實有這樣的資格,因為,他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有符合天才的所有放浪與隨性。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課,專注于自己的研究,在窗戶的玻璃上涂寫繁復的公式,在校園里旁若無人地觀察鴿子的爭食,畫下誰也不明白的圖案……然而不幸的是,他也有天才所有的弱點:敏感、脆弱、神經質。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認可,渴望證明自己,渴望出人頭地。然而和所有富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一樣,他只是個懼怕失敗的內心虛弱的人。這么多的渴望其實是一個源頭,他內心最深處的欲望的源頭,這種欲望如此強烈,如罌粟,讓人上癮,醉生夢死卻欲罷不能。
John Nash希望自己是一個英雄,用自己深愛的數(shù)字和邏輯拯救世人。Narcissus,愛上的是自己的倒影,而我們的Nash,愛上的是自己的天分。然而當這種愛被冠以救贖世人的野心的時候,就顯出了太多的自私與偉大。巧妙的是正如他的“博弈論”,同樣是研究在個人利益達到最大時,給予團體最大的利益。
荒謬的是,這些所有能夠證明自己價值的,或是“最高機密”,或是植入小臂的電子密碼器,或是總戴一頂圓帽的Big Brother,他們沒有消失過,沒有退色過,沒有遠離過,他們只是,真真切切地,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他們根本不存在。電影中有一段是Nash將手臂劃破渾身是血地倚坐墻壁,Rosen醫(yī)生問他在做什么,我以為他試圖自殺,然而他只是說,不見了。他以為曾經植入體內的高科技電子密碼器,它不見了。Nash的眼神單純無辜得像個孩子,那時候,我的心就狠狠地疼了。這就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大的痛苦——所有的一切,美好榮耀緊張懷念,他們全都是不存在的。于是我只能看到Nash被注射胰島素,在病床上像羊癲瘋一樣抽搐,接受治療。不忍看下去的又豈止有他的妻子Alicia……
之所以有幻覺,之所以精神分裂,在我看來,是一種欲望的束縛。Nash知道自己的才能,但卻被自己的欲望困擾著,一直一直。所以他沒有辦法,在真實世界無法獲得的東西,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一一尋回。我們只能感嘆: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偉大的瘋子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瘋狂的。正如Nash,在他幾欲在幻象的控制下殺死自己的妻子的時候,他意識到,幻覺中的小女孩幾年來從未長大,命懸一線,松一口氣。
電影從這里開始進入轉折。如果說之前還有觀眾還會為究竟是真實還是假象而迷惑不清,會為是否是當今商業(yè)大片中慣用的間諜伎倆而搖擺不定,那么,從這里開始,我們就可以安安靜靜地看Nash如何繼續(xù)他的生活了,我們的精神分裂也到此結束了。
人與欲望的戰(zhàn)爭從來都是沒有硝煙,亦沒有終止的,所以Nash沒有辦法戰(zhàn)勝幻想,這個要求對于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也太過苛刻了,但是,他學會了忽略?;孟胫械男∨⑹荖ash的虛擬世界中最后的溫存,與她擁抱告別帶有一絲無奈與不舍,但是從此以后,他就真正地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欲望。Charles,小女孩,Big Brother,他們只是一旁冷冷地看著Nash,糾纏,卻再未得到他的注視與只言片語?!拔乙呀洅仐壛怂麄?,他們或許也正想拋棄我?!边@是一場一個人的戰(zhàn)爭,Nash必須背負整個世界的嘲笑。他扛下了一切,孤獨,無奈,慌亂,然后堅定執(zhí)著地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幾段感情,Jennifer Connelly扮演的Acilia就不用說了,高貴精致聰穎,細節(jié)刻畫絲絲入扣,上揚的眉角,凝神的注視,有她的場景就是一副絕美的畫面,每一幅都驚心動魄,更不用說這是一位怎樣偉大的女子,與自己的“精神病”丈夫相伴終生,不離不棄。在影片的最后,白發(fā)蒼蒼步履蹣跚的Nash在人群中尋找到了他的妻子,“I am only here because of you,you are the only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the reason?!痹趷矍橐殉赏挼慕裉?,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感動。另一段感情是Nash與Hansen之間的亦敵亦友的感情。和那位幻想中的室友想比,現(xiàn)實中的敵手多了冷漠,少了關懷。高手之間是惺惺相惜的,所以后來,是Hansen的幫助使得Nash重新有機會進入Princeton,在這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中找到安慰。電影中有這樣一段對白,Hansen: You scared? Nash: Terrified. Mortified. Petrified. Stupefied... by you。同樣的話語,重復兩次,一次是年少輕狂時的挑釁,再一次就是歷盡風雨之后的友好與懷念。同樣的場景,熟悉的棋盤,總有一些是能夠歷盡時間的沖刷慢慢沉淀的,愈積愈深。
欲念遠離,繁華褪盡,Nash也終究變成了了一個老人。他成了Pinceton的傳奇,他是受學生尊敬的Professor Nash。當有學生向他提出自己的新研究理論時,微微一笑的Nash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于是他只是親切地問那個年少的孩子:“When did you last eat?”正如當時廢寢忘食的自己。回歸校園,回歸課堂,才是Nash最好的歸宿。還記得在Nash年少時,他在學校的茶餐廳看到一個白發(fā)老人接受同事的尊敬,接受同事們代表至高崇敬的隨身攜帶的鋼筆,從此以后,他就再沒有去過那里,那里,其實就是他欲望的初始形狀,他內心最深的渴望。人生中第二次踏入那里,卻是在Nash的暮年,在被告知得到諾貝爾獎的時候。這一次,他成了主角,擺在他面前的,正是那些鋼筆——代表無上的崇敬。影片的前后呼應,我瞬間淚如雨下。諾貝爾獎的獲得也是意外的意外。沒有了欲念的Nash卻得到了認可。此時的Nash沒有欣喜,沒有若狂,他只是微微一怔,然后輕輕地問前來通知他的諾貝爾委員會成員,你知道,我是個瘋子。是的,他是瘋子,偉大的瘋子。意識到自己是瘋子的天才,拋卻了欲念,最終站在諾貝爾的領獎臺上,成為必須受到尊重與仰望的形象。
還有一個事實是不容忽視的,就是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的原型是數(shù)學家Jr.John Forbes Nash,他21歲博士畢業(yè),他的一篇關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論文和其他相關文章,確立了他博弈論大師的地位。在20世紀50年代末,他已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了。由于博弈論、代數(shù)幾何和非線性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財富》雜志推舉為同時活躍在純粹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兩個領域的天才數(shù)學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稍谑⒚捻敺?,他得了精神分裂癥,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往昔才華橫溢的天才少年,變成了一個衣著怪異、喜歡在黑板上亂寫亂畫,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為一個游蕩在普林斯頓校園里的滿懷憂傷的幽靈。他的妻子艾利西亞———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yè)生,表現(xiàn)出鋼鐵一般的意志:她挺過了丈夫被禁閉治療、孤立無援的日子,走過了惟一兒子同樣罹患精神分裂癥的震驚與哀傷……漫長的半個世紀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終于創(chuàng)下了了不起的奇跡:和她的兒子一樣,納什教授漸漸康復,并且因為在博弈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臺。如今,納什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并重新開始科學研究。他現(xiàn)在是普林斯頓大學數(shù)學教授,但已經不再任教。學校經濟學系經常會舉辦有關博弈論的論壇,納什有時候會參加,但是他幾乎從不發(fā)言,每次都是靜靜地來,靜靜地走。
電影的魅力就在于提煉了生活,忽視了所有其他融合出一個人的一生。
A Beautiful Mind,在看完電影之后我思考著是否能夠換一種理解。因為曾經聽到有人說所謂的“美麗心靈”旨在贊揚Alicia是多么堅強剛毅,對自己換精神分裂癥的丈夫不離不棄,扶持依偎,幫助丈夫戰(zhàn)勝病魔,重回正常的生活軌道?;蛟S,我以為,這是膚淺與牽強的。想想看“mind”可解釋為“心靈”,亦可理解為“頭腦”,如果用來形容John Nash的超出常人的天分,是不是更為貼切?
故事的開始仍是語調平淡的敘述:Princeton,智商超群的大學生們。我們的主人公,John Nash,和所有初入大學的學子一樣,相信自己的天分。他確實有這樣的資格,因為,他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有符合天才的所有放浪與隨性。他恃才傲物,不去上課,專注于自己的研究,在窗戶的玻璃上涂寫繁復的公式,在校園里旁若無人地觀察鴿子的爭食,畫下誰也不明白的圖案……然而不幸的是,他也有天才所有的弱點:敏感、脆弱、神經質。他渴望成功,渴望被認可,渴望證明自己,渴望出人頭地。然而和所有富有戲劇性的情節(jié)一樣,他只是個懼怕失敗的內心虛弱的人。這么多的渴望其實是一個源頭,他內心最深處的欲望的源頭,這種欲望如此強烈,如罌粟,讓人上癮,醉生夢死卻欲罷不能。
John Nash希望自己是一個英雄,用自己深愛的數(shù)字和邏輯拯救世人。Narcissus,愛上的是自己的倒影,而我們的Nash,愛上的是自己的天分。然而當這種愛被冠以救贖世人的野心的時候,就顯出了太多的自私與偉大。巧妙的是正如他的“博弈論”,同樣是研究在個人利益達到最大時,給予團體最大的利益。
荒謬的是,這些所有能夠證明自己價值的,或是“最高機密”,或是植入小臂的電子密碼器,或是總戴一頂圓帽的Big Brother,他們沒有消失過,沒有退色過,沒有遠離過,他們只是,真真切切地,從來就沒有存在過——他們根本不存在。電影中有一段是Nash將手臂劃破渾身是血地倚坐墻壁,Rosen醫(yī)生問他在做什么,我以為他試圖自殺,然而他只是說,不見了。他以為曾經植入體內的高科技電子密碼器,它不見了。Nash的眼神單純無辜得像個孩子,那時候,我的心就狠狠地疼了。這就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大的痛苦——所有的一切,美好榮耀緊張懷念,他們全都是不存在的。于是我只能看到Nash被注射胰島素,在病床上像羊癲瘋一樣抽搐,接受治療。不忍看下去的又豈止有他的妻子Alicia……
之所以有幻覺,之所以精神分裂,在我看來,是一種欲望的束縛。Nash知道自己的才能,但卻被自己的欲望困擾著,一直一直。所以他沒有辦法,在真實世界無法獲得的東西,他只能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一一尋回。我們只能感嘆:一個不折不扣的天才,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偉大的瘋子是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瘋狂的。正如Nash,在他幾欲在幻象的控制下殺死自己的妻子的時候,他意識到,幻覺中的小女孩幾年來從未長大,命懸一線,松一口氣。
電影從這里開始進入轉折。如果說之前還有觀眾還會為究竟是真實還是假象而迷惑不清,會為是否是當今商業(yè)大片中慣用的間諜伎倆而搖擺不定,那么,從這里開始,我們就可以安安靜靜地看Nash如何繼續(xù)他的生活了,我們的精神分裂也到此結束了。
人與欲望的戰(zhàn)爭從來都是沒有硝煙,亦沒有終止的,所以Nash沒有辦法戰(zhàn)勝幻想,這個要求對于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癥患者也太過苛刻了,但是,他學會了忽略?;孟胫械男∨⑹荖ash的虛擬世界中最后的溫存,與她擁抱告別帶有一絲無奈與不舍,但是從此以后,他就真正地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欲望。Charles,小女孩,Big Brother,他們只是一旁冷冷地看著Nash,糾纏,卻再未得到他的注視與只言片語?!拔乙呀洅仐壛怂麄?,他們或許也正想拋棄我?!边@是一場一個人的戰(zhàn)爭,Nash必須背負整個世界的嘲笑。他扛下了一切,孤獨,無奈,慌亂,然后堅定執(zhí)著地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幾段感情,Jennifer Connelly扮演的Acilia就不用說了,高貴精致聰穎,細節(jié)刻畫絲絲入扣,上揚的眉角,凝神的注視,有她的場景就是一副絕美的畫面,每一幅都驚心動魄,更不用說這是一位怎樣偉大的女子,與自己的“精神病”丈夫相伴終生,不離不棄。在影片的最后,白發(fā)蒼蒼步履蹣跚的Nash在人群中尋找到了他的妻子,“I am only here because of you,you are the only reason I am, you are all the reason?!痹趷矍橐殉赏挼慕裉?,我們又有什么理由不被感動。另一段感情是Nash與Hansen之間的亦敵亦友的感情。和那位幻想中的室友想比,現(xiàn)實中的敵手多了冷漠,少了關懷。高手之間是惺惺相惜的,所以后來,是Hansen的幫助使得Nash重新有機會進入Princeton,在這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之中找到安慰。電影中有這樣一段對白,Hansen: You scared? Nash: Terrified. Mortified. Petrified. Stupefied... by you。同樣的話語,重復兩次,一次是年少輕狂時的挑釁,再一次就是歷盡風雨之后的友好與懷念。同樣的場景,熟悉的棋盤,總有一些是能夠歷盡時間的沖刷慢慢沉淀的,愈積愈深。
欲念遠離,繁華褪盡,Nash也終究變成了了一個老人。他成了Pinceton的傳奇,他是受學生尊敬的Professor Nash。當有學生向他提出自己的新研究理論時,微微一笑的Nash想到了自己的過去,于是他只是親切地問那個年少的孩子:“When did you last eat?”正如當時廢寢忘食的自己。回歸校園,回歸課堂,才是Nash最好的歸宿。還記得在Nash年少時,他在學校的茶餐廳看到一個白發(fā)老人接受同事的尊敬,接受同事們代表至高崇敬的隨身攜帶的鋼筆,從此以后,他就再沒有去過那里,那里,其實就是他欲望的初始形狀,他內心最深的渴望。人生中第二次踏入那里,卻是在Nash的暮年,在被告知得到諾貝爾獎的時候。這一次,他成了主角,擺在他面前的,正是那些鋼筆——代表無上的崇敬。影片的前后呼應,我瞬間淚如雨下。諾貝爾獎的獲得也是意外的意外。沒有了欲念的Nash卻得到了認可。此時的Nash沒有欣喜,沒有若狂,他只是微微一怔,然后輕輕地問前來通知他的諾貝爾委員會成員,你知道,我是個瘋子。是的,他是瘋子,偉大的瘋子。意識到自己是瘋子的天才,拋卻了欲念,最終站在諾貝爾的領獎臺上,成為必須受到尊重與仰望的形象。
還有一個事實是不容忽視的,就是這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故事的原型是數(shù)學家Jr.John Forbes Nash,他21歲博士畢業(yè),他的一篇關于非合作博弈的博士論文和其他相關文章,確立了他博弈論大師的地位。在20世紀50年代末,他已是聞名世界的科學家了。由于博弈論、代數(shù)幾何和非線性理論方面取得的成就,被《財富》雜志推舉為同時活躍在純粹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兩個領域的天才數(shù)學家中最杰出的人物??稍谑⒚捻敺?,他得了精神分裂癥,在以后的30年里,一直飽受思維與情緒錯亂的困擾。往昔才華橫溢的天才少年,變成了一個衣著怪異、喜歡在黑板上亂寫亂畫,留下些稀奇古怪的信息,成為一個游蕩在普林斯頓校園里的滿懷憂傷的幽靈。他的妻子艾利西亞———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畢業(yè)生,表現(xiàn)出鋼鐵一般的意志:她挺過了丈夫被禁閉治療、孤立無援的日子,走過了惟一兒子同樣罹患精神分裂癥的震驚與哀傷……漫長的半個世紀之后,她的耐心和毅力終于創(chuàng)下了了不起的奇跡:和她的兒子一樣,納什教授漸漸康復,并且因為在博弈論方面的奠基性工作,走上了1994年諾貝爾經濟學的領獎臺。如今,納什已經基本恢復正常,并重新開始科學研究。他現(xiàn)在是普林斯頓大學數(shù)學教授,但已經不再任教。學校經濟學系經常會舉辦有關博弈論的論壇,納什有時候會參加,但是他幾乎從不發(fā)言,每次都是靜靜地來,靜靜地走。
電影的魅力就在于提煉了生活,忽視了所有其他融合出一個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