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本文有劇透
《哪吒之魔童鬧?!凤@然不會是“哪吒”系列的最后一部,當電影中的無量仙翁三番五次強調自己正在積極為即將到來的“封神大戰(zhàn)”做準備時,我差點在影院里笑出聲:搞了半天,敢情兩部春節(jié)檔電影根本就是同題作文?
《哪吒之魔童鬧?!泛?/p>
截至目前,整個春節(jié)檔的最大贏家無疑就是本片,不僅在某瓣網站上的評分高達8.6分(約28萬人打分),而且票房成績一路飄紅,在接下去的日子里很可能繼續(xù)發(fā)揮虹吸效應,沖破歷史票房紀錄也不是沒有可能。
看上去,雖然都將鏡頭對準了“封神”的故事,但比起毀譽參半的《封神》系列,《哪吒》系列的下一部或許更值得期待。
截至2月1日15時,《哪吒之魔童鬧?!菲狈客黄?1億,成為內地影史動畫電影單日票房冠軍
那么,本片到底勝在何處?
單從技術層面來說,《哪吒之魔童鬧海》當然比前作有進步,但是進步的幅度有限。如果說前作的驚艷登場讓廣大觀眾被國產動畫展現出來的技術力震撼,那么隨著近年來多部同類作品的相繼問世,不管是精致的畫面還是宏大的場景都已經讓人見怪不怪。
本片制作的用心程度毋庸置疑,真正出彩的地方,可能還是在人物的塑造上。前作中的申公豹就已經因為亦正亦邪的特點讓觀眾過目難忘,作為豹子精修煉成仙的一句肺腑之言“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無法撼動”更是成為金句。
亦正亦邪的申公豹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部中,主創(chuàng)團隊不僅為他安排了一個深明大義的父親和一個超可愛的弟弟,還讓他擁有了不受反派挑撥和迷惑的冷靜頭腦以及敢于對抗不公正的勇氣,可以說是圈粉無數。申公豹之外,護子心切卻也愿意理解年輕人想法的老父親敖光、滿口仁義道德實際上虛偽、殘忍的無量仙翁,都讓人印象深刻。
這些立體、豐富的人物形象足以證明“哪吒”系列的用心程度,相形之下,“封神”系列卻顯示出退步的趨勢。
《封神第一部》對紂王和妲己關系的改寫,雖然并非嚴格意義上的首創(chuàng),但確實融入了創(chuàng)作者更“現代”的思考,讓人耳目一新。但到了第二部,就成了簡單粗暴的正邪二元對立,出場人物眾多,但除了鄧嬋玉,幾乎沒有任何性格的深度可言,統(tǒng)統(tǒng)淪為仙魔大戰(zhàn)的背景板。
這不能不讓人猜想,“哪吒”系列接下來要講述的“封神大戰(zhàn)”,又會呈現怎樣的精彩?
哪吒華麗變身
不過,在充分肯定本片藝術質量的同時,也應該冷靜看待本片得到的一片贊譽之聲,不必將其捧殺。觀眾為“哪吒”點贊,或多或少有“同行襯托”的成分,如果對比《哪吒之魔童鬧海》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會發(fā)現本片在創(chuàng)新層面的亮點其實并不多。
敖丙成為主角的附庸
帥氣的龍爹敖光比兒子搶眼
比如,哪吒與敖丙亦敵亦友的關系在本作中顯然被簡化了,后者附身前者的橋段看似增添了不少笑料,卻讓敖丙失去了真正的個性,成為主角的附庸。又比如,李靖、殷夫人與哪吒之間的骨肉親情確實讓人感動,殷夫人壯烈犧牲的一幕更是賺走無數觀眾的熱淚,但平心而論,這只不過是前作反復使用過的煽情方式,新意不足。非要讓哪吒在母親犧牲后才覺醒的安排,也過于刻意和生硬。
更關鍵的問題在于“思想”。如果說前作中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讓大家結結實實“燃”了一把,那么到了本片中,哪吒的反叛性卻大大減弱了。不僅和父母、師父、朋友之間的隔閡徹底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無關痛癢的“傲嬌”,而且哪吒要反抗的對象,也變得抽象、模糊起來。
表面上看,哪吒和無量仙翁之間的矛盾代表著新一代年輕人對規(guī)則壓迫與虛偽秩序的集體控訴與反擊。但實際上,無量仙翁并不能真正代表規(guī)則或者秩序,他不停地強調“師尊還未出關”,無疑是主創(chuàng)團隊給自己留的余地。未來的劇情走向很可能是,師尊在哪吒、敖丙等人的幫助下扭轉乾坤,清理門戶,讓從中作梗、不斷作惡的無量仙翁付出應有的代價。
無量仙翁不斷作惡
也就是說,只要沒有“壞人”的存在,仙人們創(chuàng)造的世界秩序就沒有什么問題,完全可以繼續(xù)運行下去。哪吒們的所作所為,也并非任性的“大鬧一場”,歸根結底還是在幫助世界回到正常的軌道。如果真的是這樣,他的反抗,充其量不過是《封神》系列的翻版——又一次回到正邪對抗的老套路而已。
就此而言,“哪吒”和“姬發(fā)”們要面對的問題其實是一樣的。中國電影工業(yè)的硬實力確實已經今非昔比,但隨之而來的是形式壓倒內容的風潮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本片末尾大決戰(zhàn)的視覺奇觀背后,觀眾得到的仍然只有很“爽”的情緒價值。
哪吒要對抗的到底是什么?東海龍族為什么會得到不公正的待遇?申公豹又為什么會被困在“出生論”的泥潭里?或許這些才是主創(chuàng)團隊應該直面的問題。
陳塘關大戰(zhàn)、片尾大決戰(zhàn)都是視覺奇觀
也有人說,“哪吒”系列畢竟是面向全年齡的動畫電影,只要能做到“合家歡”就已經足夠成功,又何必“較真”?這個說法確實有道理,就像陳思誠的《唐探1900》最近得到的兩極分化的評價一樣,有相當一部分網友支持電影只需要有“娛樂性”的觀點。
想來,“哪吒”系列的大獲成功必然也為主創(chuàng)團隊帶來了無形的壓力——到底該激進還是該保守,到底該繼續(xù)創(chuàng)新還是該安全第一?隨著票房的節(jié)節(jié)攀升,他們的顧慮恐怕也會越來越多。
電影不是純粹的慈善事業(yè),不可能不講商業(yè)利益,但一部電影能不能“封神”,票房顯然也不是唯一標準。正因為“哪吒”系列已經帶給觀眾太多驚喜,讓人們看到了國產動畫在世界舞臺重新崛起的可能性,這個可愛的魔童也必然要承受與之相匹配的壓力。無論如何,在前兩部已經將整個“封神宇宙”搭建得足夠完整的情況下,無比期待下一部作品沖破桎梏,小哪吒創(chuàng)造新的神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