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 跳海大院/meerjump 院辦碳酸狗
作為中國唯一一處可以用“異域風(fēng)情”形容的地域,在大部分同胞眼里,新疆都有一層神秘的面紗。
網(wǎng)上每年都不斷有人提問:“新疆人騎馬上學(xué)嗎?”、“新疆人中考體測考不考獵狼?”,最狠的是有人問“新疆人是不是每人每年都有3個鯊人名額?”
盡管這些梗多數(shù)都源于地域黑或刻板印象,但民間對新疆的異域幻想有一點是真的:
“在過去,新疆人確實會隨身佩刀,不管出門約會,或是去吃一碗蘭州拉面。(現(xiàn)在只能放車底下了)”
它就是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是一種新疆傳統(tǒng)民族刀,原產(chǎn)自英吉沙縣,色彩絢麗,大小、刀柄款式多樣,是新疆人心目中象征勇氣與浪漫的圖騰?!?/p>
英吉沙縣的地標(biāo)
在其他地區(qū),人們用刀十分講究,殺豬有殺豬刀,剔骨有剔骨刀,吃飯有吃飯的餐刀,扒皮做皮具有專門的皮革刀。
但在新疆,英吉沙小刀站在了全品種工具刀的巔峰。
人生第一次見識英吉沙小刀的勇猛,是阿里木叔叔說要請我吃羊。結(jié)果到他家時,我連羊毛都沒見到,阿里木別著把英吉沙小刀就發(fā)動摩托絕塵而去,只留下一句口信:
“走,我?guī)氵M(jìn)山抓羊吃去!保證新鮮!”
這就是新疆人的魂,外表野蠻,內(nèi)里純粹,是一種反教條主義的浪漫。
英吉沙的刀魂亦是如此。
這事是真的,沒看玩笑,那天阿里木追羊,我爸正在追牛
抵達(dá)草原后,阿里木騎著摩托連續(xù)漂移圍追堵截,半小時就整回來一只綁好腿的羊。
他不急著宰羊,反倒先跪在地上,一邊念古蘭經(jīng)一邊安撫羊別害怕,完成整個儀式后,他立刻抽出了腰間英吉沙小刀,直攮羊脖——
英吉沙小刀刀鞘尖而薄,目的是為了好挑破皮肉近墨筋膜扒皮,刀身末尾帶有彎鉤,是為了防止羊血滑膩宰殺時失手,刀背寬厚,方便撬動骨頭,順利將羊斬成小塊。
每一寸設(shè)計,都為實戰(zhàn)而生,干脆利落不徒增痛苦,這就是英吉沙小刀,善良的刀。
在新疆,英吉沙小刀也是本地人的餐刀。
盡管它曾開膛破肚浸透鮮血,但這并不影響食欲。
相反,刀身上貴重的紅綠瑪瑙與藍(lán)綠色的托帕石,反倒是一種具有心理暗示的貴族buff,讓新疆人更珍重眼前一餐。
能有這樣的魔力,不僅是因為小刀設(shè)計時文武雙修,更是因為它寄托著新疆人面對危機時,哪怕必死無疑也要邊唱歌邊戰(zhàn)斗的精神。
一種浪漫到死的氣魄。
在傳說里,英吉沙曾經(jīng)肥牛滿地跑,結(jié)果有一天沙漠里來了一只噴沙吐風(fēng)的怪獸,一夜之間,所有的草原都變成了沙漠,河流也一夜之間全部干枯。
人根本不是怪獸的對手,維族小伙阿斯?fàn)柛菫榇艘共荒苊?,直到有一天做夢時,他夢到老天賜予了他兩把小刀,可以殺死妖怪。
怪獸比樓高,小刀比手掌小,但阿斯?fàn)柌慌拢f干就干,第二天拿著兩把小刀就去和怪獸決戰(zhàn)了。
圖源@百度百科
“只見阿斯?fàn)枏难g拔出那兩把小刀揮舞著刺向怪獸,當(dāng)怪獸面目猙獰地?fù)湎虬⑺範(fàn)枙r,只見他手中匕首的手柄閃著耀眼的藍(lán)色、紅色、黃色的光!
刀光與閃光合成一束更強大的光束,直刺向怪獸的雙眼,只聽怪獸一聲慘叫之后落荒而逃?!?/p>
戰(zhàn)斗過程極其浮夸,英吉沙小刀簡直成了滅霸手套一樣的法器,很扯。
英吉沙80年代制作牦牛角老刀
但新疆人就是要告訴你,在困難面前,別怕,就是要保持浮夸,哪怕犯傻逼也不要緊,當(dāng)你義無反顧到極致時,光是信念也足以擊潰敵人。
為了傳遞這份戰(zhàn)斗到底的信念,所以家長社會老獵人們教給崽子們步入社會的第一件事,就是先送他們一把英吉沙小刀。
9歲那年,我爸第一次送了我一把英吉沙小刀迷你版,小拇指頭那么大,我沒把它當(dāng)武器,更沒想要炫耀,因為我爸囑咐欺負(fù)弱小的人不配佩刀。
結(jié)果到了學(xué)校,我剛掏出來想削鉛筆,就被西安來的老師立刻沒收。她大聲斥責(zé)我居然帶真刀來學(xué)校,我立刻懟回去:
“這刀是我爸送給我,讓我?guī)У?!?/p>
“那就把你爸給我一起叫到學(xué)校來!”
我爸以為英吉沙小刀能陪我走入社會,但他卻沒料社會并不歡迎英吉沙小刀。
圖源@百度百科,我爸送我的大概是最后一個
在新疆,從法律層面說,英吉沙小刀其實是管制刀具。
以前出于對民族文化的respect,在烏魯木齊大巴扎里,曾經(jīng)到處都是英吉沙刀鋪。
當(dāng)看到上百把利刃橫在眼前時,聯(lián)想到那些新疆街頭gangsta怪談,幾乎每個被震住的游客都會主動掏出錢包,買兩把防防身先:
但后來發(fā)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出于安全大局考慮,這種默許被迫終止。
從此,管制刀具取締英吉沙,成了小刀的新名字。
每年新疆安檢都能扣下大把游客們攜帶的英吉沙小刀。很多人直到被乘警帶走談話時才猛然驚醒,眼前這把耀眼的工藝品是一把不折不扣的利器。
怎么把英吉沙小刀帶出新疆,成了一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wù)。
管制難度的提高,讓英吉沙小刀難以外銷,這從側(cè)面限制了英吉沙小刀的市場,甚至讓市場發(fā)生了退步。
如今,大巴扎上已經(jīng)不允許英吉沙小刀出現(xiàn)。被淡化民族底蘊后,英吉沙小刀退去浪漫主義的外衣,變成了一把普通的商業(yè)小刀。
年輕人開始用流水線制刀,半機器半手工的已是少見,而那些依舊靠手工打鐵有名氣的老刀匠,都已經(jīng)步入古稀之年。
英吉沙小刀無論是市場還是手藝?yán)^承,都出現(xiàn)了斷層。
中國廣播網(wǎng)的新聞報道
目前,全國最大批量的英吉沙小刀生產(chǎn)地已經(jīng)不再是新疆,而是廣東陽江。好吧,不僅是英吉沙小刀,全世界的刀具如今都能在陽江找到對應(yīng)的代工廠。
對雙立人這種商業(yè)刀來說,陽江是天堂,用加速的流水線帶來更多的收益。
但對英吉沙小刀、或者更多同樣沒落的手工刀種來說,陽江更像是一座刀冢。
網(wǎng)傳非新疆的英吉沙小刀質(zhì)量十分脆皮,刀胚和柄是流水線上的散件,輕輕掰扯兩下不是卷刃就是散架。
或許這些傳言可能多少有些被夸大,因為罵陽江英吉沙最狠的人,恰恰是那幫無法從新疆帶走正宗英吉沙的刀迷。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過去制刀時,只有有名氣的老刀匠才有資格在英吉沙小刀上刻字,在石榴花這些民族圖騰旁留下名字。
而如今,工業(yè)英吉沙小刀上也敢直接把英吉沙三個字刻在刀上,試圖欲蓋彌彰。
朋友問我,這種刀是假刀嗎?我想了想,說這把刀確實無論是刀刃、石榴花、還是握把的形狀都有些變形。
但總體來說,它依舊保持著一把英吉沙小刀的輪廓。
英吉沙小刀官網(wǎng)的刀柄細(xì)節(jié)
然而聯(lián)想到近幾年英吉沙小刀逐漸沒落,這些商業(yè)刀的技藝退步,又似乎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當(dāng)一門文化開始沒落時,需要做的或許是復(fù)興或者記錄,而不是抓住沒落過程中的不完美批判到死,加速它的消失。
所以想到這,我只是長嘆一口氣,告訴他:
刀,不算假刀。因為真假只是相對概念——
而這些手藝文化的沒落,或許才是一個民族絕對意義上的遺憾。